月嫂宝妈必知:喂养不耐受宝宝的护理
发布时间:2019-11-10
阅读量:9489

月嫂宝妈必知:喂养不耐受宝宝的护理


    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肠内营养中最常面临的问题,有资料显示,胎龄<34周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率为33.84%,表现为频繁呕吐,每天>3次;胃潴留量超过上次喂养的1/3或24小时胃潴留量超过总喂养量的1/4,腹胀及排便不畅等。体重≤1500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高达68.51%。

护理对策:


01体位


研究表明将早产儿抬高床头30°,在喂奶后采取右侧卧位、俯卧位都可以减少胃内潴留量,并防止反流物吸入,是一种理想的卧位。俯卧位能降低胃内容物对肺下段的压迫,是肺通气/血流比值更合适,可改善肺通气,从而胃肠功能得到改善,胃排空时间缩短,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。鸟巢式卧位使早产儿有边界感和安全感,有利于头手互动,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,促进早产儿胃内容物的消化吸收,减少胃潴留量和反流,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。


02刺激排便


有研究显示早产儿出生后每日给予甘油灌肠,通过机械性刺激,反射性地增加胃肠蠕动,促使胎便早期排出,避免了胃肠功能的丧失,加速了胃肠运动对奶液形成的消化作用,有利于胃排空,增加早产儿对乳汁的摄入量和喂养的耐受性。


当刺激排便与非营养性吸吮结合可明显减少早产儿胃潴留,腹胀消失时间,喂养耐受及达到完全胃肠道内喂养的时间更短,但是否每日进行是存在争议的。

03腹部按摩


腹部按摩对于胃肠蠕动是一种正向作用,可促进食物吸收,减轻腹胀。在喂奶前、后30分钟,在早产儿腹部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,每次3~4次,5~10分钟,可刺激早产儿体表的触觉感受器和压力感受器,反射性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,使胃泌素、胰岛素水平明显提高,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,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。

但是需要注意如有腹胀存在应该谨慎应用,而且按摩力度应轻柔。04观察处理

  

胃潴留、腹胀、呕吐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最常见的临床表现,但喂养不耐受的初期变化往往比较微小,这就意味着医务人员敏锐地意识到早产儿行为状态的细小变化,如反应、体温、呼吸暂停及每次喂奶前需确定胃管的位置并抽取胃潴留,若未抽出潴留应当适当调整体位及胃管的位置,评估胃内潴留的色、质、量。


判断管饲喂养的量一般遵循以下原则:潴留量<摄入量的25%,潴留的胃内容物澄清或为半消化奶汁,腹软不胀,患儿一般情况较好,可打回继续喂养。若潴留量>25%,<50%,潴留物性状较好,一般打回,喂养量应减去潴留量;若潴留量>50%,性状为未消化的奶汁,考虑胃肠道排空不畅,可弃去重新喂养或潴留物为半消化奶汁可打回并停奶一次。


需要注意的是当潴留发生时,要根据患儿的反应,潴留液的性质、腹部情况等综合评判,而不能单以潴留的量一概而论。

当发生潴留量多,次数增多时,应及时通知医师,观察腹部情况,听诊肠鸣音是否正常。在下次喂奶前要综合评估患儿的情况是否继续喂养。     

 若早产儿出现呕吐、腹胀(24小时腹围增加>1.5cm伴有肠型)、胃潴留量超过上次喂养量的1/3或24小时胃潴留量超过喂养总量的1/4或持续喂养时超过1小时的量、抽出的胃内容物为胆汁样液体,大便隐血阳性,大便稀薄、呼吸暂停及心动过缓的发生增加明显,这时应及时暂停喂养,减量或改变喂养方式(改间歇喂养为持续喂养)。

加强观察,若症状持续存在,应警惕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,及时禁食并拍X线片以排除NEC的发生。


返回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