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禁让我想到一句老话叫“能吃是福”,很多家长,尤其是爷爷奶奶,都希望孩子多吃点,长得胖胖的才好,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情景:
孩子小时候,一哭就让喂;
孩子大点了,就跟在屁股后面,一面追一面喊:再吃一口,再吃一口;
孩子不想吃了,就硬往嘴里塞,非要看到孩子长胖才安心:
……
可是,你知道吗,孩子长得胖不代表吃得好,过度喂养的后果,很可能成为孩子将来不能承受的减肥之痛。
为什么长辈喜欢把孩子养胖?
补偿心理
很多长辈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,他们往孩子嘴里塞东西、养胖孩子的行为,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弥补自己以前的遗憾,在他们看来, 自己受过的苦,绝对不能让孩子再受一遍,他们认为这是爱孩子的表现。
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
很多长辈觉得,把宝宝喂得白白胖胖,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,加上孩子小时候,胖嘟嘟的会显得更加可爱,会让自己很有面子。
错误的育儿观念
有些长辈观念陈旧,认为孩子胖就是健康, 瘦就不健康,于是拼命让孩子多吃,一定要养出一个 “健康的胖娃娃”来。
我们必须承认,没有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,可是,有时候我们认为的“爱孩子,为了孩子好”,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为了孩子好,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会害了孩子。
过度喂养有哪些危害?
过度喂养使宝宝消化紊乱
过度喂养会加重消化器官的工作负担,引起消化吸收不良、积食等消化道疾病。特别是对于平时就消化不好,容易吐奶的宝宝,更加要留意。
过度喂养,使孩子脑疲劳,甚至早衰
为消化过多的食物,有限的血液和氧气会从头部转移到消化道,脑细胞会因此暂时缺血,导致婴儿脑疲劳,影响脑部发育。
过度喂养可致肥胖
婴儿期蛋白质摄入过多,会刺激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的分泌,刺激蛋白合成和细胞增殖,使肌肉和脂肪细胞增多。很容易在身体内堆积脂肪,造成肥胖。
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儿童肥胖定为21世纪最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,而过度喂养,即使孩子当下没有显现出肥胖症状,长大成年后,患有肥胖风险也会大大增加。
孩子出现这些症状,说明吃太多了
喝完奶就会大量吐奶
少量吐奶是生理原因,但孩子大量吐奶说明孩子的胃已经装不下这么多奶了,也就是孩子吃太多了。
肠痉挛
婴儿因为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,加上肠道的消化液少,如果喝的奶太多,超过他的消化能力,这些奶在肠道里迟迟没办法消化,就会导致孩子出现消化不良从而引发肠痉挛。
体重过重
有些孩子体重的增长速度快于身高的增长速度,这很可能是过度喂养所致,如果孩子在某一段时间内,只长体重,不长个子,家长就要注意了。
预防过度喂养,家长应该这样做
预防孩子过度喂养,实现科学喂养,最重要的就是学会辨别孩子吃饱的信号。
方法如下:
看吃奶时间
妈妈奶量充足的情况下,宝宝一般吃15-20分钟左右就吃饱了,最迟不超过30分钟。
看宝宝的睡眠时间
一次吃奶量充足,宝宝可以满足地安静睡眠2~3小时;如果宝宝常常在哺乳后哭闹不安或睡眠时间小于1~2小时,可能是没吃饱,这时可以继续喂宝宝。
看宝宝的二便情况
产后第1周,可以按照下表的大小便次数、颜色来判断宝宝吃没吃饱。低于或高于表格的次数或者大便颜色异常,都要引起重视。
稍大点的宝宝,小便一天一般是6-8次,淡黄色或无色的,每次尿量都能浸透尿布。
看体重和身长
喂养充足的情况下,0-3个月的宝宝每月体重增长约420~840g,身长增长4cm左右。4-7个月的宝宝,体重每月增长450~560g,身长会增长约5cm。
感受宝宝吃奶的力度
如果宝宝一直在有力地吸吮,那就说明还没饱;如果宝宝轻轻地吸一下停一下,鼻子里发出轻微并且均匀的呼吸声,说明他已经吃饱了,不需要再喂。
看宝宝吮吸和吞咽比例
妈妈奶水充足时,宝宝一般吸一次咽一次,如果持续一段时间后,宝宝不再吸了,并表现得很满足,说明宝宝吃饱了。
要想小儿安,三分饥与寒。对孩子来说,稍微饿一点要比吃的太饱更健康,家长们在喂养宝宝的时候,千万不要过度喂养哦~